一個完整的電子商務交易主要包括:交易前的準備、交易磋商、合同與執行、支付與清算、售后服務等環節。 (1)交易前的準備 交易前的工作,主要是買賣雙方和參加交易的各方在簽約前的各種準備活動。賣方根據市場調查、市場分析和市場預測,組織各種商品,了解各國貿易政策,發布商品信息,制定各種營銷策略和銷售方式,利用電子商務網站發布商品廣告,尋求貿易伙伴和貿易機會,擴大貿易范圍和市場份額。買方根據自己需要購買的商品,備購物款,制定購物計劃,進行貨源市場調查和市場分析,了解各個賣方國家的貿易政策,反復進行市場查詢和修改購貨計劃,最后確定和審批購貨計劃;特別是在按照計劃確定購買商品的種類、數量、規格、價格、購貨地點和交易方式時,利用因特網到各種電子商務網站尋找自己滿意的商品和商家。 同時,參加交易的各方,包括電子交易市場中介、銀行金融機構、信用卡公司、海關系統、商檢系統、保險公司、稅務系統、運輸公司、代理公司等,均要為電子商務的交易做好準備。 (2)交易磋商。買賣雙方了解到有關商品的供給信息和需求信息后,就開始具體的商品磋商過程。傳統的商業貿易,交易磋商利用兩種手段:郵寄和面對面的談判,同時輔助電話和傳真,但電話和傳真不能作為貿易糾紛中法庭仲裁的依據,則磋商過程中的貿易單證主要是紙面介質來承擔,并通過郵寄方式來完成,單證的傳遞費時費力,而面對面的磋商費用更高。 電子商務的交易磋商過程則借助網絡和信息系統的支持來完成。買賣雙方借助電子商務系統,經過認真談判和磋商,明確供需雙方在交易中的權利和義務,對所購銷商品的種類、數量、價格、交貨地點和時間、交易方式和運送方式、違約和索賠等合同條款,以電子合同的形式做出全面詳細的規定。合同雙方再利用電子數據交換(EDI )方式進行簽約,并通過數字簽名使合同生效。 (3)簽訂合同和合同執行 傳統的商務貿易,交易磋商過程結束后,需要以法律形式確定磋商結果,以監督交易雙方的執行,具體是以書面形式簽訂合同。而網絡環境下的電子商務是以電子合同來規定交易雙方的責、權、利,各方可以通過磋商日記或數據文件來約束商業貿易行為和執行磋商結果。同時,權威性的第三方在授權的情況下,可以來仲裁執行過程中產生的貿易糾紛。買賣雙方簽訂合同后,借助EDI與銀行、保險、海關、商檢、稅務、運輸等部門辦理各種手續,完成各種電子票據和電子單證的交換。然后,賣方進行備貨、組貨、報關、保險、取證、核實信用等工作,最后將商品交付給運輸公司包裝、起運、發貨,并通過地理信息系統和定位系統跟蹤發出的貨物,直到買方收到自己所購的商品。 |